第429章 暗流涌动(第一更)_金军围城,重生宋钦宗
书Feel > 金军围城,重生宋钦宗 > 第429章 暗流涌动(第一更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29章 暗流涌动(第一更)

  蔡懋、许翰、何栗都同意了。

  何栗之前犯过错误,重新被提拔上来做门下侍郎,是去东府负责盖章的。

  说的不好听就是个工具人,说得好听一点就是赵宁用来平衡新旧两派的。

  许翰这个人,脾气直了一些,能力有限,但一直以公心著称,绝不会玩党争。

  这个逻辑就像苏轼不会玩党争一样。

  蔡懋嘛,就不必提了,保守派头子。

  三位不同立场的宰执都同意了。

  这背后说明的问题就有意思了。

  让一个以公心著称的执政同意任命礼部侍郎,说明,至少在公开场合,王守德是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,有多数人推荐。

  这也是赵鼎没有同意的理由。

  赵鼎不同意,明显是认为保守派最近的势头有些过大了,阻碍了新学的推行,如果再将王守德调入京师,放在新学最重要的礼部去做侍郎,这无疑是对新学推行的巨大阻碍。

  而新学又关乎到新政人才输送,关乎新政生死存亡。

  当年王安石变法最大的短板就是新法人才的极度短缺,才让一大批投机分子占据了变法的主要岗位,导致后期变法几乎难以执行。

  所以,新学在赵鼎这种执政者的立场来看,是人才储备的地方。

  新学成,则新政成。

  这就是政事堂宰执们各自表态背后深层次的逻辑。

  而在赵宁看来,这背后的势力的确已经在悄无声息形成一张巨大的舆论网,正悄然影响着朝堂中枢。

  这里面,太子参政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。

  赵宁心里琢磨着,看来太子参政,带来的影响力,超出他的想象。

  大宋朝的文官们还是普遍吃儒家仁义那一套的。

  这就是新学推出来,遇到的第一个最大的阻力,之前国子监和东京大学学生打架那些,都只是小小摩擦。

  随着新政推广面扩大,大宋内部的矛盾会更加激烈。

  大宋朝官员几个推荐衡量标准,一是个人品德,二是政绩,三是本身的能力。

  品德是可以装出来的,政绩是可以刷出来的,至于能力嘛,是需要很久才能考察出来的。

  赵宁不动声色问道:“莫俦呢,他怎么说?”

  “莫尚书近日身体不适,在家中养病。”

  养病?

  他是不想得罪洛京儒林吧?

  见赵官家些许沉默,李纯佑说道:“王守德在洛京名声颇好,又有政绩,不少人推荐他回京。”

  “朕没记错,是他奏札推荐太子参政?”

  “是他。”

  “既然三位宰执都同意了,那就同意了吧。”

  李纯佑心头顿时一喜,但却平静地说道:“是,臣去转告,臣告退。”

  看着李纯佑出去的背影,高俅心里发凉,刚才自己还状告了王守德,王守德应该立刻被羁押起来才对,但是赵官家却同意李纯佑的提议将他升到礼部侍郎。

  赵官家这是要干什么?

  要钓鱼?

  高俅偷偷瞄了一眼坐在那里神色平静的赵官家,感觉帝心深不可测。

  “官家,王守德还抓吗?”高俅试探性问了一句。

  很明显不抓了嘛,人都要升迁到礼部做侍郎了,但高俅这问题问的并不是抓不抓,而是想旁敲侧击赵官家深层次的用意。

  “先将证人提审到东京,再去查证这位胡为之与王守德女儿的关系,你要查朕的一个礼部侍郎,总得多方求证吧?”

  高俅愣了愣,说道:“陛下说的是,臣这就派人去查证。”

  “回来。”

  “陛下还有何吩咐?”

  “朕问你,嵩阳书院的学生是不是都很热衷于听衍圣公讲学?”

  “也不是,臣打探过,有些学生其实是想去洛京大学读书的。”

  “为什么?”

  高俅说道:“因为只要考进去,出来后就有机会做官,这比科举要容易许多,朝廷现在将恩荫制改成新学考试,许多原本恩荫的名额空缺了出来。”

  “想去洛京大学读书的儒生多吗?”

  “应该不少。”

  “下去吧。”

  “臣告退。”

  新学是大势所趋,正如高俅所言,许多儒生其实是愿意去洛京大学或者东京大学的。

  儒家也不是铁板一块,人的脑袋也不是木疙瘩。

  反对者,要么是顽固不化之徒,要么是利益受损者。

  便说转恩荫制为新学入学这项举措,朝廷一纸政令,以后官宦人家的子弟不予荫官,需要去大学读书考核,考核通过后按照新学编制。

  仅仅这一道举措,就触犯了无数人的利益,那洛京官宦世家林立,都是有恩荫名额的。

  他们自然视新学为洪水猛兽。

  21世纪的大学,是工业化的产物,是为工业化培养标准人才。

  赵宁的新学,是为大宋新政培养人才,农业、手工业、制造业、军工业、商业、金融业、航海业等等。

  这些产业现在需要大量人才,科举是远远不能满足的,从东京大学卒业后上岗的案例比比皆是。

  这就是大势。

  那些儒生,不过是守旧集团的反抗罢了。

  一件事能否做成,顺势而为才是最重要的。

  顺者昌,逆者亡。

  王守德新的任命,很快就到洛阳了。

  八月底王守德就被调到了京师,直接任命礼部侍郎。

  王守德到东京后的第二天,就有早朝。

  在早朝上,赵宁还当众表扬了王守德,称赞他是一位贤德的忠臣。

  在赵官家表扬王守德的时候,高俅杵在那里脚底发凉:被官家当众称赞可不是什么好事啊!

  八月二十九日傍晚,王守德拜会了蔡懋,吏部侍郎李纯佑和户部侍郎邵溥皆在。

  “蔡相公,这是我托人从西域得到的珍珠,据说是大食国的无价之宝,世所罕见,不成敬意。”

  这匣子中躺着一颗珍珠,流光溢彩。

  蔡懋笑道:“伯来如此客气。”

  下面的人过来,将珍珠好好收起来。

  王守德说道:“此次还要多谢蔡相公,李侍郎的帮助、邵侍郎的引荐。”

  “皆是王兄贤德,又奏札引荐太子参政,赢得世人尊敬。”李纯佑说道,“对了,太子殿下让我对你表示感谢,他出宫不太方便。”

  “殿下言重了,当今朝堂奸邪横行,吾辈读圣贤之书,理当匡扶正道!”

  蔡懋说道:“我听闻上个月秦桧被人行刺,凶手还是嵩阳书院的学生,这事伯来你知道吗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feel.net。书Feel手机版:https://m.sfeel.net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