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1章 史弥远大势已去_人在南宋,我与蒙古争天下
书Feel > 人在南宋,我与蒙古争天下 > 第181章 史弥远大势已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81章 史弥远大势已去

  第181章史弥远大势已去

  场面瞬息扭转,李平豹等人手持利器,护在皇帝身边,同时控制住全场,整个大殿,无人敢动。

  王斌在地上的脑袋和刚才那武官的尸体告诉他们,谁敢乱动,谁就会死。

  刚刚想看着皇帝被拖出去的人,现在都是瑟瑟发抖中。

  史弥远和夏震惊惧交加的对视一眼,心中同时大骂:“上当了。”

  今天要被赵与芮一锅端。

  谁也想不到,皇帝会在大婚之日突然发难。

  京师高级武官都在皇城,除非有人能拿到兵符才能发兵救他们。

  但现在,就算发兵了,他们也可能先被杀。

  “为何会变成这样?”史弥远非常不甘心。

  就在史弥远心中又惊又怕又后悔的时候。

  外面丽正门的全勇和李平虎已经带着大股甲兵冲进南宫门。

  李平虎手持圣旨和兵符,边冲边叫:“奉陛下圣旨清君侧,诸兄弟放下武器,不然格杀勿论。”

  “清君侧,正朝纲,定君臣,安万民。”

  “天佑赵宋,陛下万岁。”

  甲兵们一边跑进来,一边有节奏的大叫。

  很快,天佑赵宋,陛下万岁的声音冲进南宫门。

  南宫门前,正有两股人马对恃。

  一股是王斌和方刚的皇城司的人,还有一股是杨跃虎、徐有忠等的人马。

  但王斌和方刚都不在,他们的部下都看到大庆殿门口台阶上尸横遍地,到处有人被捅倒,俱不知发生了什么事。

  杨跃虎带人拦在廊桥上,大叫陛下在清除奸臣,你们都不要妄动。

  双方人数都不多,两边加起来不到五六十个人。

  原本陆续有皇城司的人从四面八方过来,但李平虎和全勇的甲兵一进,皇城司不是杨跃虎的人,立刻一哄而散。

  “杨跃虎。”李平虎进来后大叫。

  “末将在。”杨跃虎马上上前。

  “给你五百人,再带上你的人,立刻控制皇城司所有人员,凡反抗者,格杀无勿论。”

  宫门外面,李平虎已经安排步骑守着,但内部还要清理一遍。

  “诺。”杨跃虎大笑,转身对着身边心腹们道:“升官发财就在今天,走。”

  大伙纷纷大笑,转身去召集各部。

  而大庆殿内,此时非常安静。

  所有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。

  因为那‘天佑赵宋,陛下万岁’的声音越来越近。

  全四、李平豹他们,一部份手持兵器围在皇帝四周,一部份堵在门口,还有一部份站在殿中诸武官身后。

  武官们包括夏震、郑发、方刚等在内,没人敢动。

  对方全是青壮,又是匕首,他们手无寸铁,这让他们近身一阵捅,会死的很难看。

  此时的夏震还好,心中只有害怕。

  但史弥远是非常不甘心,又后悔。

  他神色复杂的看着赵与芮,不敢相信赵与芮能谋划出这种事情来。

  小皇帝哪来的兵马杀进皇城?这是史弥远最不能理解的。

  我捧当他皇帝,他就这样过河拆桥?

  史弥远肯定没想到,赵与芮动作这么快,刚灭了赵竑没几天,就突然对他下手。

  到了这个时候,他才隐隐感觉到赵与芮的可怕。

  这种事情,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在谋划的,而他居然一无所知,可见赵与芮有多可怕。

  就在他内心纠结痛苦又害怕的时候。

  “哗察哗察”声音越来越近,很快到了殿外,接着李平虎,全勇全身披甲,带着大股精锐冲了进来。

  一队队甲兵冲进大殿里,所有人都是看的倒吸一口冷气。

  崭新的札甲,明亮的兵器,精锐的兵士。

  禁军的气势和他们根本没法比,一看就是精锐中的精锐。

  “天佑赵宋,陛下万岁。”李平虎和全勇进来就跪倒,大声道:“末将奉旨,带一万精锐入京清君侧,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

  赵与芮心中也缓缓舒了口气。

  终于翻盘了,但马上又提醒自己,这还不够。

  控制住现场的人,不等于控制住大宋天下。

  “周旦,郑清之。”

  赵与芮大声道。

  “臣在。”

  郑清之和周旦两人瑟瑟发抖站到前面。

  刚才郑清之和周旦也站出来支持李知孝,后来看情况不对,立刻退了回去。

  “葛洪。”

  皇帝又叫。

  葛洪刚才没站出来,但也没支持皇帝,保持了中立。

  这会听到叫他,他也只好站出来:“臣在。”

  “拟旨,同签枢密院事葛洪为枢密使,升右丞相。”

  “以李宗勉为签书枢密院事,以魏了翁为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。”

  后面这两枢密院的副职,原本是史弥远的心腹薛极和宣缯。

  郑清之和周旦愣了下,立刻道:“遵旨。”

  身后有牛宝拿出空白圣旨和笔墨,还有皇帝和太后两人的大印。

  杨太后都不知道自己的大印什么时候到了大庆殿,她脸色发白,一言不敢出。

  葛洪可没想到自己突然成了枢密使,但他不是史弥远的人,为官也比较清正,但又比较聪明,史弥远得势时,他可没得罪史弥远,现在皇帝得势,他当然顺着皇帝。

  “葛洪,另两个左符(兵符)在谁那里?”

  “殿前司前军正将徐丰年、步军司威武军正将叶春雷手上。”

  “拟旨--”赵与芮飞快道。

  升李平虎为殿前司前军统制,拿回兵符。

  皇帝说话时,身后有胡松等几个内侍捧上来一大堆东西,然后把酒桌上的酒菜全推倒在地,堆放上去。

  大伙一看,得了,枢密院的大印,中书省的大印,相关的文书,翰林院空白的圣旨,凡是需要用的到的东西,都被皇帝搬到大庆殿里了。

  郑清之和周旦两人现场写圣旨,写完后当场盖印,然后拿着另一半兵符和圣旨,直接出宫。

  全勇不客气的上前,在史弥远身上搜出另一个兵符。

  所有人现场办公,效率极快。

  皇帝无视众人,一道道圣旨不停颁出,短短半个时辰,写了几十道圣旨。

  翰林院陆续有人被叫出来写圣旨。

  迁薛极为中书令,升乔行简为中书侍郎。

  中书令是中书省的长官,但南宋有名无职,中书侍郎是副长官,却真正掌握本省职权。

  枢密院主管武官,中书省主管文官,这两个部门的长官第一时间全被赵与芮当场换了。

  宣缯为尚书令,等于也是有名无实职,陈贵谦为左司朗中(左司管吏部、户部、礼部),陈贵谊为右司朗中(右司管兵部、刑部、工部。)

  这两职位之前是余铸和林介,又称都司官,是南宋极为重要的权力部门。

  起复邓若水为吏部尚书、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魏了翁再兼兵部尚书、徐元为工部尚书、杜范为户部尚书,杨长孺为礼部尚书、李皇为刑部尚书。

  大伙在现场默默看着皇帝一道道的发下圣旨,表情怪诡。

  南宋没实权的六部尚书都被换了,而且要么是被史弥远以前罢职的人(如邓若水、杨长孺),要么是赵与芮的人,其中那个徐元,大伙都没听过,后来才知道,原本是定海船场出身的七品小官。

  史弥远很敏感,一看六部尚书的名单,就感觉到皇帝可能要改制,以六部尚书,来削弱丞相宰执的权力。

  当天皇帝不知发了多少圣旨,除了京师中文武官员的调动。

  更是连发十数道圣旨往各路。

  包括,调崔与之安为四川制置使、知成都府。

  调原四川制置使郑损为广南东路制置使,知广州。

  召淮南西路安抚参议赵葵、淮东安抚副使兼知扬州赵范进京。

  调淮南西路制置使曾式中任两浙西路制置使。

  调杜杲为淮南西路制置使兼转运使、沿江制置使、知安庆府。

  召峡州兵马监押兼在城巡检孟珙进京。

  调强勇军指挥余玠到建康侍卫马军司。

  召忠训军指挥王坚进京。

  当天赵与芮就直接在大庆殿办公,当着上百文武官员连发四十六道圣旨。

  该用印的全部用印,无论是枢密院还是中书省,或者皇帝皇太后。

  所有圣旨写完之后,李平虎回来汇报,外面的兵符都收回来了,京师目前稳定,各营都在自己驻地,临安城各大城门,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。

  此时史弥远就知道,大势已去。

  赵与芮把他们都封在皇城,用最快的速度,连连颁布圣旨和军令,完全控制了皇城。

  除非这时有人铁了心来营救他们,不计后果的起兵出击,但在南宋此时,基本不可能。

  没有人会冒着造反和杀头的威胁出兵的。

  没有兵符和圣旨,临安城十万禁军没人敢乱动,也没人动得了。

  更何况统领以上的军将,现在都在宫中。

  史弥远还关注到,其中另有一道圣旨,把整个皇城司五千人马换了一小半,有一千五百名定海的兵马替换到皇城司。

  以全勇提举皇城司,李平豹、陈峰、毛同为提点。

  以李平夏为殿前司都指挥使,杨跃虎、徐有忠等一些原皇城司的将官,纷纷转任禁军统制。

  冯德山为步军司都指挥使,兼定海水军统制。(水军有统制,这代表着定海水军后面可能扩军,兵额可能破万)

  然后殿前司统制十三,统领二十一,侍卫步军司统制级五人,统领级十人,共四十九个高级将领,全部在现场,被更换一半,另一半也是瑟瑟发抖,生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。

  更换完毕后,各统制统领级以上手持枢密院的文书、圣旨各着一队亲兵奔赴禁军各营,接管各营。

  五个左兵符分别由李平夏,全勇,杨跃虎,冯德山,李平虎五人先拿着。

  另有圣旨规定,以后兵符和唐以前一样,放在皇帝这边,不再放枢密院。

  所有右兵符被收集到皇宫皇帝这里。

  天黑之前,赵与芮基本稳住了京师,下面就是要稳住地方各位大佬。

  但地方大佬们,主要是前线及西北方向的,两浙江两广等地比较简单。

  他的圣旨今天下午就以八百里加急奔赴各地,不出意外,各地接到圣旨后,会陆续做出反应,也不知道京师发生了什么变故。

  就算知道了,谁又敢违背圣旨?

  整个下午,赵与芮在京师接管禁军,更换部份皇城司和禁军,所有官员都关在大庆殿不能动弹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feel.net。书Feel手机版:https://m.sfeel.net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