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1章 远征前的准备_人在南宋,我与蒙古争天下
书Feel > 人在南宋,我与蒙古争天下 > 第501章 远征前的准备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501章 远征前的准备

  第501章远征前的准备

  村长基本都是宋人,保正有早期投靠的吐蕃人,西夏人,保长可以由先移民过来的人担任。

  按草地和水源情况不同,各保占地面积也不同。

  北宋时,养一匹战马约要三十亩——五十亩草原地,而在蒙古人时,大概在三十到四十亩草地。

  宋军泰北省占地巨大无比,到处可以养马,但宋军主要养马地还不在附近,已经放到曾经的官山(即大同北面附近)。

  整个泰北只养了两万战马,给宋军轮换,不够的从宁夏省,即原西夏地盘运过来,那边是主要养战马的地方。

  孟珙在泰北主要养牛羊,特别羊。

  泰北省约五万户百姓,其中四万户每户要养三十只羊,两头牛,另一万户主要屯种黑麦,然后每户养三匹战马,黑麦秸秆也能用来当饲料。

  他叹气道:“也行,兄弟们辛苦下,但耕牛和器具不能少——”

  “驾”战马奔腾中,他身边的儿子李宗旺快马跟上。

  火炮不多,拉火炮的马车就少,那载粮草的马就多了。

  两人带着一波人一路往东,不多时,就看到前面有队骑马的人也在等着他们,看等近了后,李宗旺看他们衣服不像军人,都是官吏的服装。

  宋军比蒙古人在这里的优势之一,就是用器具比较多,耕种也更容易,更省力。

  李宗旺跟着父亲第一次过来,就看到河边用木遮栏围着一圈,然后用麻绳连接起来,圈着一个个牧场。

  这会是冬季,牛羊们主要是靠着前面存下来的干草和加工过秸秆饲料过冬,宋军所有的经验学自蒙军,甚至有比蒙军更先进的加工饲料技术,无论战马还是牛羊,养的都比蒙古人更好。

  “产量约一石三斗到一石五斗间。”这个产量也就一百多斤。

  这么多兵马过去,后勤就是个问题。

  而且李亮说也不定一将能带两门,可能两将带两门。

  姓刘的脸色微变,想了想,四个营就是两千人左右。

  对于开荒军官的优待,李宗旺没有当兵,而是泰北府锦衣卫百户所伍长(十人队长),泰北府锦衣卫事不多,主要是参与和军中哨骑到四周画地图,确定哨骑画面的准确性。

  “如果用百姓,最少要一千户。”

  反正宋军西征,带的火炮肯定不多。

  蒙军当年把哈剌合林城建在这里,也是看中这片丛林,但在建城时,用了不少大树,后来宋军又来扩建,然后还复建了招州,复州,又建了好多木屋,这才三年时间,一万多亩丛林被砍了约十分之一。

  当初吕文德带李亮他们六万轻骑走千里奔袭哈剌合林,也得靠西夏出来的宋军其他部帮忙,不然也不可能成功。

  双方打了个招呼,然后一共骑马往北而去。

  按宋军最西边的谦州到蒙军主力所在的伊希姆河算,双方直线距离约四千五百里,宋军的哨骑已经过去查看过多次。

  蒙军远征时,也不一定会带大量的豆料,更不会保证战马天天有的吃。

  李亮这时闻言转向儿子:“五万亩大豆能产多少豆料?你给算算?”有意考考儿子。

  “回将军,四到五月耕种,九月收获,产量吗?”

  今天他没事干,就跟着父亲一起出来。

  “战马出征每天最少要一斤豆料,前期不打仗,咱们省点三天吃一次豆料,一匹战马一个月算十斤豆料,三个月最少得带三十斤。”

  今天李亮出门后直接往乌蓝巴托方向去,那边有朝廷一个小型铁矿厂,同时也有一个巨大的养羊牧场,由朝廷群牧所亲自管理,牧户都是曾经西夏群牧所的人以及后代,经验丰富,养有牛羊数万只。

  过去几年,宋军哨骑不停查看路线,看大军走哪边不缺水源,最好还有其他王国的地盘和百姓可以抢一波。

  “李正将。”

  从乌蓝巴托回来,李亮又带着人来到泰北城北面一片区域,这边条件相当好,西面是流行泰北城的鄂尔浑河,东面是一条数千亩的淡水湖,宋人取名孟河,算是纪念孟珙带兵驻守哈剌合林,中间有两片丛林,加起来有一万五千多亩。

  李亮一边跑一边观察四周牧民,草原到处能看到屋子和牛羊,看起来一派繁荣的景象。

  如果是轻骑兵带着干粮,每人带三匹马轮换着跑,日行两百里,也就大半个月时间能到。

  姓刘的道:“如果用军士,最少要一个将,三千人。”

  现在宋军要西征,据说蒙古人最近的主力也距离宋军三四千里,远超当年的距离。

  刘判官道,已经算是比较高了,蒙古人在时,大概亩产一百斤左右,一石都不到。

  他们是轮流出去,上次李宗旺跟着军中哨骑去了千里外的贝加而湖,把贝加而湖北部几十里的地图都画了回来,出去整整大半年才回,回来后可以休息三個月不用上值。

  前几年朝廷主要种黑麦,大豆还是种的比较少,但从明年开始,朝廷要大量种大豆了。

  刘判官眼睛一亮,赞到:“李公子真奇才也。”

  宋军一般在夏秋季出发,沿路战马牛羊可以吃青草,带的草料就少,但需要带豆料。

  “几月耕种,何时能收?产量如何?”李亮这时又问。

  仅一匹战马所需要的粮草,三个月最少要带六十斤才能保障基本需要。

  这距离说远不远,说近也不近。

  “总督(孟珙)的意思,一个将最多带两门火炮,也可能不带。”

  其实蒙军西征也没这么多牛羊,但宋军为保障后勤,还是准备了大量的牛羊,现在李宗旺知道为什么这几年宋军在泰北多养牛羊,少养战马。

  按孟珙和诸将最后的研究,宋军大部走的不可能像轻骑那么快,也没有必要完全学蒙古人,每人带三匹马,只带少量干粮。

  不料片刻之后,李宗旺道:“约六万石到六万五千石。”

  蒙古人在这边主要是养黄牛和牦牛,当肉食用,宋军来后又引来了水牛用作耕牛,水牛没黄牛耐寒,所以需要牛棚过冬保暖。

  李亮左右看看,低声对儿子道:朝廷要西征,将来要带几十万战马,几百万牛羊往西去,长途路上,战马需要大豆做为精饲料。

  整个泰北省,年养接近两百万只,牛约十万头,战马两万,黑麦也能自给自足。

  “朝廷要求明年扩种五万亩大豆,最少需要多少人手?”李亮一边跑一边问。

  至于蒙军来打补给?其他欧洲国家害怕,宋军可不怕。

  “不是问题,蒙古人能西征,咱们也能,蒙古人能做的事,咱们都能学,但咱们能做的事,蒙古人学不了。”

  按李亮所说,一将的标准是三千多人,就算三千人。

  几千里路火炮不好走,宋军可能会带新型全铜火炮,这种新式火炮比较轻,打的也远,但不会带太多。

  李亮这时指着前面对儿子道:“进入冬天后,草原上会有积雪,牧民们会用草捆来养牛羊。”

  能吃草料的,尽量会吃草料,通常战斗之前,会补些豆料,让战马更有精神,平时可能和着吃,一把草料里夹点豆料。

  当地现在有二十五万人,这些牛羊平均分下去,也就一人几头,刚刚够用。

  宋军各方面做的比较好,朝廷还有大学专门学这个,宋军在收获大豆后,把大豆根和泥土弄碎,掺入少量草木灰,揉成小团,再用草包好,来年拌种用,可以有效提升大豆产量,实际上就是原始的细菌肥料,最早由四川成都百姓想出来的。

  儿子没当军,只干了锦衣卫,但李亮感觉锦衣卫上升有限,这边没啥事,在大宋其他地方,锦衣卫有监督地方官员的职责,这边都没什么地方官,在前线,和军队差不多功能,他是希望儿子将来还是转为军中武官的。

  现在宋军远征和蒙古人差不多,三千人打底是六千战马,路程远的话,可能带七千到八千战马,这次路程超远,估计人手要带三匹,即九千匹战马。

  “带火炮和投石机不?”李宗旺反问父亲。

  因为宋军西征不急,一路上可以慢慢走,所以打算用两个多月时间走完这段路,平均每天为五十到七十里左右,主要看地形难易。

  蒙古人也很少修水渠,不打井,宋军修水渠,打井,引水,可以用更少的人,种更多的田。

  回去的路上,李宗旺问父亲,为什么明年开始,朝廷要大力种植大豆。

  “刘判官(宋朝群牧所下面的官员)”

  草捆是夏天打的青草,捆成草捆,一般可以保存一到两天,蒙军长途行军时,也会带着当草料,但肯定也会带豆料,豆料对战马是最有用的,战途打仗,不能没有豆料。

  前期移民来的时候,人少养的羊还少,先是当地驻军和百姓不够用,要从宁夏运输支援,然后移民越来越多,百姓养的越来越多,到这会李亮出门时,今年养的羊有望达到一百八十万只,就算死掉一部份,年出栏一百五十万只是没什么问题。

  只要宋军进入蒙境,能抢的就更多,补给就更不是问题。

  然后草料也要带点,并不是沿路所有地方都有草料吃。

  李亮沉声道:“我只能给你四个营。”

  当然,朝廷还在继续移民,继续扩大规模,将来养的牛羊和战马也会越来越多。

  李宗旺道:“这么点火炮,那运输火炮战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。”

  说话间,两人带着人跑了片地方,李亮也是来看看屯种大豆的地方如何,现在还没种,有群牧所的人带着军士们正在修水利设驰,弄沟渠,现场还是比较忙碌。

  李宗旺看这姓刘的不像汉人,倒像契丹或西夏人,没错,这人以前是西夏人,不过现在都算宋人。

  按宋军一将三千人,带两门火炮算,三万人马才带十门,十万人马才带三十门火炮,相当之少。

  无论多少宋军西征,宋军最多只需要带三个月的粮草,后面进入蒙军地盘,有十几到二十几天左右的积余,加上抢掠沿途各国和蒙军所有,基本生存不成问题,后继宋军会有后勤跟上,如果前面抢不到,后面还有补给。

  “依你看,按每将三千人标准,如果我军要进行长达两个多月的行军路程,带三个月的粮草,在尽量减少辎重和马车的情况下,要如何带?”这时李军开始考查儿子。

  李亮洋洋得意,炫了下儿子。

  李宗旺考虑了下,似乎在心算,边上刘判官不动声色看着他们父子,虽然他知道产量,但李亮没问他,他自然不会说,而且这心算在他看来,比较难,毕竟古代人都得用算盘来算。

  同时驻地十万宋军中,有三万参与了牧守,由专门群牧所配合管理,养了五十万只羊。

  所以朝廷现在开始大面积种植大豆。

  “朝廷要西征?”李宗旺也是一脸不可思议。

  李亮想了想,道:“据说西边很多王国都是刚进入封建没多久,城堡低矮不说,大量的城堡都是木制,我们主要还是想在野外打败蒙军,其他王国不堪一击。”

  李宗旺在宝庆八年十岁时就跟着父亲到长春城,当时朝廷新组织长春军,之后跟着父亲驻守各地,最后又来到泰北城,他现在已经是二十岁出头的青年。

  李亮听着感觉有些少:“才这么点?”

  大量的牛羊在其中走来走去,更远的地方还有木头拼起的木板棚,这些木板棚比较简单,上面披着浸过油的牛羊皮,用来防雨,还有保温措施,主要的作用有放草捆和放耕牛。

  毕竟现在的宋军和蒙军一样,沿路可以抢补给。

  李宗旺说带三十斤豆料一匹马,已经算是比较多的。

  当然,李宗旺没考虑宋军被包围的,如果被包围在某处,这些粮草肯定是不够,因为他认为现在全世界没有军队能围住宋军。

  宋军三个月的米粮肉干等带的不多,三十斤足以,多喝粥,多吃肉,带少量肉干,另外蔬菜干、水果干带二十斤,然后会带大量的羊赶路,这也是他们每天只保证五十里-——七十里的原因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feel.net。书Feel手机版:https://m.sfeel.net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